首进决赛即夺牌!陆敏创造上海飞碟女子双向历史

首次进入决赛即登上领奖台,在许嵘看来,这块铜牌的意义非凡,“虽然是铜牌,但已经很好了,这是上海队在这一项目上大突破。”

比起全国其他省市,上海队在这一项目上起步较晚,通过多年努力,如今在全国颇具竞争力。创造历史最佳成绩的背后,离不开各方为上海射击队打造的良好训练条件与环境。

为了更好地模拟全运会射击比赛,上海队拥有全国唯一一个与全运会场地相同的靶机。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比赛地的高温,在上海持续的高温下,射击队封闭训练一个月,陆敏赛后亦坦言高温对她的表现并不影响,“这里的高温,我在上海早已习惯了。”

为了让飞碟双向更具吸引力,该项目在里约奥运会上推出了全新赛制,而今年就是项目改制后的首届全运会。规则的改变意味着运动员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,一来要改掉从前的习惯,二来则要去适应新规则。

然而,对于这样的改变,有着良好心态的陆敏却显得并不在意。今天的比赛过后,她不仅没有提及过任何赛制更改带来的困难,反而语气轻松地反问起围观的人们,

陆敏

“ 决赛中,教练过来告诉我技术上的一些要点,这些要点我都做到了,但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。我知道上海队从未在女子双向上夺冠,能为上海队取得突破很开心。”

龚磊(上海队教练)

“陆敏的水平一直保持在全国决赛的水平,我们为今天的比赛准备了很久。她今天的表现很不错,打出了最高水平,大家的成绩都很接近。”

阴差阳错踏上飞碟之路

时钟拨回到14年前。2003年9月,上海射击队来到浦东新区江镇中学挑选飞碟苗子。当时15岁的陆敏就读于初二,因为“肌肉协调”,而被射击队的教练看中。年幼的陆敏并不知道飞碟是什么运动。因为陶璐娜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,她误以为飞碟就是“手枪”,一想到将与奥运冠军朝夕相处,陆敏自然欣喜万分。

然而,陆敏的母亲并不同意女儿的想法,因为家住浦东,而射击训练地在闵行,两地之间路途遥远,当时又未通地铁,妈妈自然放心不下。好在陆敏的父亲说服了母亲,陆敏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踏上了飞碟之路。2013年陆敏被选进国家队,并在2016年射击/飞碟世界杯中为中国队夺得铜牌,水平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。

15岁那年的决定不仅让陆敏从此与飞碟结缘,也因为飞碟,她结识了如今的男友。曾经练习男子飞碟多向的他如今已经退役,今天也来到现场为陆敏加油助威。谈起未来,陆敏笑着说,“他会向我求婚吧。”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