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个年头,田径记者冬日娜还在做,能不能换个人啊
时间来到2021年,46岁的冬日娜采访苏炳添时问道:“如果天气良好,你打算与谢震业的强强对话中,PK出什么样的成绩? ”苏炳添当场回怼:“我没想过PK不PK的! 你现在谈这些没有用,现在是准备奥运会的时候,你说这种话,影响整个接力队的氛围。 ”
2025年世锦赛上,她采访100米跨栏选手吴艳妮时突然提到对手林雨薇,引发吴艳妮粉丝强烈不满:“为什么要在我家运动员的采访里提别人? ”
专业体育记者分析,冬日娜的问题往往存在几个明显缺陷:不以受访者为核心、提问不切实际、直戳选手痛处、不利于队伍团结。
”
与冬日娜同时期入行的体育记者,现在大多已经晋升为主任或领导岗位。她却一直坚守在一线采访岗位。 2023年1月,她新增了一个身份,中国田径协会执行委员。 这个新职务让她兼具媒体宣传和管理职能的双重角色。
为什么她能长期坚守这个岗位?
50岁的她戴着遮阳帽和黑色墨镜,依然活跃在各个田径赛场。
与老一辈运动员的隐忍不同,新一代运动员开始直接表达不满。
当被问及成年后是否想改变形象时,她直言:“为什么要改变? 我做我自己就好了。 ”
这种变化在苏炳添回应冬日娜时就已经显现。 现在运动员们更敢于保护自己的心理空间,拒绝不恰当的提问。
冬日娜似乎也在调整自己的采访风格。 在2025年全国田径冠军赛上,她采访吴艳妮时虽然仍然提到“亚洲冠军林雨薇”,整体语气有所缓和。 有观众注意到,她开始减少那些容易引发争议的对比式提问。
体育传媒专家指出,出镜记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业务能力、强大的沟通表达能力、丰富的知识面和应变能力。 提问技巧要求简明扼要,问清重点,运用恰当的提问方式。
25年过去了,冬日娜依然手握麦克风站在田径场边。 她从刘翔时代走到苏炳添时代,现在正记录着吴艳们的成长历程。 赛场上运动员换了一茬又一茬,场边的那个身影却始终如一。
观众们都在问:什么时候能看到新面孔? 什么时候采访能更专业更让人舒服? 这些问题,或许就像冬日娜那些著名的提问一样,暂时还没有答案。
热问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